近日,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把官兵拉到海拔5600米的陌生地域,多课目、多要素跨昼夜开展克服冰川、武装泅渡、引导打击、敌后破袭等课目演练,有效检验侦察分队在高海拔地区的“动、侦、打、保”综合作战能力。
这次演练,要求侦察分队所有官兵背负60多斤的装备,全程行军114公里,共历时三天两夜。队员刚出发没多久,就被一道高80多米的自然崖壁挡住了去路。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域,指挥员临机决策,果断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崖壁。
武装泅渡,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显得异常艰难。他们不仅要克服高原环境下剧烈运动而导致的缺氧,还要面临水中的低温。官兵们巧妙利用携行具的浮力,交替掩护射击,悄然向岸滩接近。
侦察兵是一把尖刀,冰川就是他们的磨刀石。从4500米的宽谷区到5500多米的冰川地带,攀升的不仅是海拔,更是对体能和技能的极限挑战。队伍继续前行,一道高40多米,近乎垂直的冰壁,成了他们的“拦路虎”。先锋攀登率先利用专业工具,建立保护站,挂好保护绳,队员依次攀登而上。
坚硬的冰面、积雪融化的水流、随处掉落的冰块,给攀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,冰裂、暗沟、雪崩更是时刻威胁着每一名队员,要完成敌后破袭,他们只有向上攀登,别无选择。登上冰壁,被积雪掩盖的冰裂隙变成了最大的危险。官兵们每9人连接一起,分为两组,由领攀者向前开辟前进路线,后面的人踩着脚印依次前进。原本300多米的距离,官兵们却花了整整4个多小时才顺利的通过,到达顶峰。
夜幕降临,夜间按照方位角行进,漆黑的高原,能见度小,而且缺乏参照物。
记者:连长,我们怎么又原路返回了?
侦察连连长王聪:高原夜间行军,没有参照物,方向走错,所以我组原路返回。
重新确认方向后,经过1个多小时的急行军,前沿侦察分队终于按照时间节点到达指定地域,开设敌后观察哨,并将敌情通报给指挥中心。随后。破袭分队依据打击数据迅速对目标实施打击。
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旅长 张家林: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极端恶劣,对我们开展实战化练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,我们充分利用高原高寒条件模拟实战化环境,从目标获取、监视,到引导打击、敌后破袭,昼夜不间断连续行动,锤炼摔打部队,磨砺侦察分队全天候,全地域作战能力。
【编辑:苏亦瑜】
上一篇: 我国首个卫生列车军专站正式启用
下一篇: 科研战场上的狙击手 记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淳静
外界对俄罗斯海军这波“大手笔”订单颇感意外,毕竟一下子采购10多艘新舰艇对俄罗斯海军来说史无前例。新采购的...
入伍近18年,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沙子呷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石头、钢铁和炸药打交道。在一次国防施工任务中,时任副...
先来看这一波操作够不够燃! “国际军事比赛-2021”是中国陆军第4次 在新疆库尔勒举办这项国际赛事。 与往年相比, 今年的比赛规模更大、赛场设置更贴近实战。 涉水场、车辙桥、...
信息时代,网络安全是系统建设的基石。掌握创新主动权,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。...
” 红色旗底象征革命;中央为白色五角星,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;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,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。...
原标题:国际早报|美国严重原油泄漏事故12小时无人采取行动 今日要闻提示 杨洁篪同沙利文举行会晤 2位科学家获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耿爽大使在联大点名批评美英澳日 美国严重原油...
快敌一秒,先敌一步!炮兵分队进行跨昼夜实弹...
美国疫情的背后:合作与胡作...
国防部回应近期热点 谈中印边境冲突:责任完全...
云南60岁护边员:“只要能爬得动山,就要巡边...
我们的星座叫北斗...
多对平时的“优秀”标准打个问号...
海军发布2020年院校招生宣传片...
灾害无情人有情,这些画面,好暖!...
中国新建最大陆军武器装备综合科普展示馆在宁...
国防部:海军航空兵组织新型战机在南海开展高...
空军传来好消息...
塔利班副国防部长遭刺杀!行凶者专门拍视频挑...
中俄海上联合军演,谁在探头探脑?谁又在紧张...
“携手―2019”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落幕...
十艘舰艇编队驰骋大洋 中俄首次海上联合巡航顺...
英国航母结束西太部署 一个新动向值得中国警惕...
外媒报道称中国试射“高超音速导弹”,外交部...
普京:俄武器比美国更先进 军事力量会让西方国...
军事专家:中俄“海上联合-2021”联演将实现多个...
观察|一路势如破竹,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军事实...
美国很矛盾:向乌克兰增加额外军事援助,却又...
中国在沙漠演练“打美国航母”?美国防部的回...
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的两个军事基地使用期延...
俄媒:普京指示大力发展军用无人机...
扑朔迷离的碰撞:解读美“康涅狄格”号核潜艇...
不上当!美国企图在中亚部署军事基地 中亚国家...
F-35戰機首現“藍旗”軍演...
印度网络攻击者试图攻击中国国防军事单位?外...
美媒报道:“双减”让中国孩子有更多时间锻炼...
别再叫古利特“辫帅”了,叫他“辫校”更恰当...